河南濟源示范區以“陽光分班”助力基礎教育質量提升 規范管理為翼 推動優質均衡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9日 09:31教育裝備網
區域簡況
濟源示范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19所,在校生16.5萬余名。近年來,河南濟源示范區充分發揮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的體制優勢,大力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成功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
河南濟源示范區積極響應教育部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規范管理提升年”行動號召,將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重大民生工程,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均衡師資力量配備、實施“陽光分班”,探索出提升教育質量的新路徑。
優化資源布局
夯實教育發展根基
秉持教育優先保障理念,濟源示范區構建起教育經費投入市鎮(街道)兩級分擔機制:市財政獎補資金發揮撬動作用,激發鎮(街道)投入積極性。近3年,濟源示范區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超20%,財政教育經費投入共計72.44億元。
面對人口流動,濟源示范區在城市學校擴容上發力:新建濟源一中初中部、濟源實驗小學等校,改擴建濟水一中、黃河路小學等項目,新增學位1.5萬個。同時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合并微小班級54個,完成70余個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農村校舍維修改造項目,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以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河南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建設為契機,濟源示范區推進集團化辦學:成立“濟源五中太行路學校”教育集團,開啟跨學段集團化辦學;組建玉泉教育集團,實現中心校與市直學校集團化發展的突破;成立軹城實驗中學、軹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探索鄉村學校發展路徑等。
均衡師資配備
加快縮小校標差距
為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活力,濟源示范區強化編辦、人社和教育部門協同,近3年新招錄公費師范生76名、招聘“雙一流”高校優秀畢業生88名、引進“歸雁計劃”教師69名,充實教師隊伍。
為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和校長、教師交流,解決義務教育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濟源示范區針對農村學校師資結構不合理現象,探索體音美等學科教師“走教服務”。近3年全區教師交流輪崗900余人次,骨干教師占比21%,帶動了薄弱學校師資水平提升。
濟源示范區堅持引培并舉,實施“校長領航計劃”“教師領軍計劃”,構建起“國培”“省培”“市培”“校本研修”四級聯動機制,創新“基層點單、部門做菜”服務模式。目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共成立了8個名校長工作室、96個名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坊)和16個省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區域內開展的“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養出11名河南省青年骨干校長,以及中原名師6人、中原名師培養對象2人、中原教研名家1人、省級骨干教師492人、省級名師125人、市級骨干教師951人。
實施陽光分班
破解擇班難題
濟源示范區落實規范管理要求,印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起始年級“陽光”分班通知》,堅持分班“方案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各學校通過多種渠道公示分班方案,編班過程邀請新生家長代表、教體局紀檢工作人員等參與監督,編班結束后及時公示編班信息。
按照“雙隨機”原則,先隨機確定學生,再隨機確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團隊,均衡班級學生數量、男女比例和各學科任課教師配備,杜絕重點班、實驗班。編班結束后,師生名單不再變動,確保公平公正。
濟源示范區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契機,暢通舉報渠道,對分班進行全流程監督,查處違規違紀行為。2024年,全區9942名初中新生和10132名小學新生全部實現“陽光分班”,獲得家長和社會贊譽。
濟源示范區將持續深化現有教育改革舉措,不斷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適時調整學校建設規劃,確保教育資源始終與學生需求精準匹配。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縣管校聘”改革和校長、教師交流機制。同時,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招生管理上,持續完善“陽光招生”機制,強化對招生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切實維護教育公平和學生權益,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堅實力量。
(作者系河南濟源示范區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教育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