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入“快車道” 跑出“加速度”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9日 09:17教育裝備網
“新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區域國別、中共黨史黨建、數字經濟等一批新興學科專業。”
“兩年來支持高校增設博士點1064個、碩士點2258個,撤銷博士點27個、碩士點285個;引導高校新增本科專業點3715個,撤銷和停招6638個;高職新增專業點1.2萬個,撤銷專業點8200余個。”
8月2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工作進展情況。不斷加大的學科專業調整力度,凸顯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正加速建立健全。
超常布局全面對接國家戰略需求
當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對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導向作用愈發明顯。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介紹,近一年來,教育部積極對接科教興國、培育新質生產力等國家戰略需求,高規格部署實施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啟動實施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超大力度加強部門協同聯動。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組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組,定期研判國家戰略人才需求,研提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方案、支持舉措和工作建議等。國務院國資委摸底統計中央企業對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的需求,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相繼召開有關工作座談會,謀劃推進學科專業轉型升級。
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教育部以解決人才供需不匹配矛盾為核心,會同相關部門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推動構建人才供需“數據—模型—服務—治理”適配模式,著力實現人才數量規模、結構布局、能力素養三大適配。目前,平臺已完成基礎建設與數據整合工作,進入試運行階段。
試點先行探索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新機制。教育部以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部署開展“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重點聚焦快速響應、分類建設、存量優化、內涵更新、多元評價5方面21項具體試點任務,支持有意愿、有基礎的地方和高校“揭榜掛帥”。
加強戰略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面向低空經濟這一戰略領域,打破三年一輪學位授權審核的限制,支持有關高校今年布點、今年招生。增設了健康與醫療保障、智能視聽工程、國際郵輪管理等29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本科專業。面向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裝備等6個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啟動實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養計劃,系統推進集群實施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習實訓5個教學關鍵要素聯動改革。
以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帶動內涵建設
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努力拓展服務面向……有關高校和地方積極抓住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契機,持續推動改革走向深入。
在湖南,省委書記、省長親自研究部署,省政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持續高位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落實,在聚焦頂尖學科專業培育、錨定區域產業需求、前瞻布局急需領域、建立預警退出機制、推動產教融合與數智賦能升級等方面持續發力。“我們強化機制賦能,增強學科專業調整優化內生動力。”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蘭勇介紹,湖南實施要素差異化配置,創新考核激勵模式,強化師資隊伍保障,努力激發高校優化調整和創新發展活力。
在復旦大學,該校以超常規人才培養為“起手式”,下好學科布局“先手棋”,打好產教融合“組合拳”,搭建學科專業快速調整、預判、攻關、賦能機制。“今年年初,復旦啟動了新世紀第三輪教育教學改革,以造就多潛質高潛能的‘干細胞式’創新人才為目標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復旦大學副校長馬余剛說,改革突破傳統學科專業為基本單元的培養模式,轉向以靈活開放的項目為基本單元,各項目可由一個或多個學科支撐,學生畢業時可獲得一個或多個學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校積極布局前沿、交叉學科,培育學科專業新增長點。“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理論和研究范式更新各學科專業的內涵,加快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原子制造、導航與時空科學等學科方向建設。”北航副校長閆曉軍介紹,學校同時緊密構建以航空航天學科為核心牽引、多學科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的“學科群”,在空天領域重大任務和科學問題的牽引下,以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醫工五大學科群為抓手,打造國際頂尖的航空航天學科集群和人才高地。
確保試點成果示范推廣真正落地
“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是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據悉,目前,已有18個省份、97所高校報送了290份試點任務書,這些試點單位提出了一系列極具突破意義的改革措施,如“探索重大攻關任務驅動的學科專業建設新模式”“‘博士+碩士’雙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等。
通氣會上,如何確保試點經驗突破局部創新進而大規模推廣,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此,欒宗濤表示,要從頂層破局、標桿引領、評估驅動、共享協同等4個方面發力,推動這次改革試點從局部創新向系統變革轉變。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破解政策難點堵點。試點推進中,通過“問題收集、集中會診、制度破題”構建閉環,系統梳理高校反映的共性障礙,聯合多部門推動政策優化,強化政策系統供給,為改革提供全鏈條的制度支撐。
二是注重標桿引領,建立示范輻射的網絡。從試點單位中遴選一批改革成效突出、經驗可復制的標桿單位,建立1+N的推廣機制,以省區為單位,形成若干個區域聯盟,推動區域內高校同步改、一起改,通過標桿高校的示范效應,破解觀望心態,推進典型經驗從“單點突破”向“同類輻射”延伸。
三是強化評估激勵,將改革成效納入學校評價。構建多維度的動態監測體系,實時跟進了解學科專業設置調整的最新動態,將試點成效作為“雙一流”成效評價、學位授權審核等評估評價的重要考察方面,以此將改革壓力轉換為高校發展的內生動力,確保試點成效落地生根。
四是搭建全國交流平臺,促進成熟經驗共享。搭建線上交流平臺,打破信息壁壘,促進跨區域跨類型高校經驗互鑒,適時組織線下的專題研討會,共享經驗、共研問題、共創方案,推動高校之間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