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經管學院探索數智時代管理人才培養改革——交叉賦能 “智”育英才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8日 09:05教育裝備網
“不論是做管理學科研究還是一線管理實踐,不僅需要了解新技術發展,更需要理解技術邏輯。”近年來,電子科技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陳旭在多次企業調研中發現,如今經管類學術研究更加歡迎工科背景的復合人才,“管理+工科”的知識、思維和實踐也更符合如今產業對人才、管理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養如何應對這一需求的變化?近年來,電子科大經管學院依托學校工科優勢,推動“管工交叉”賦能管理教學實踐,以課程改革為抓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通過“碩博貫通”和“校企雙軌”兩大渠道打通管理人才分類培養路徑,解決數智時代如何培養領軍型管理人才的問題。
“管工交叉” 賦能管理教學
“講計算機原理明白易懂”“點贊,典型的電子科大特色”……本學期,電子科大計算機學院教授汪文勇主講的課程“新一代計算機科學導論”不斷收到學生的課堂反饋。
2024年9月,電子科大經管學院與本校計算機學院簽署“碩士課程開放與教學合作”備忘錄,數名計算機專業教授走上經管學院課堂,汪文勇便是其中之一。
陳旭介紹,如今跨學院合作的專業學習緊盯“數智時代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新需求,學院在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引入電子科大在電子信息等工科領域的優勢資源,擦亮“管工交叉”特色。
“‘管工交叉’的培養不僅讓學管理的懂工科技術思維,更吸引越來越多的工科生在深造時選擇經管方向。”學院副院長肖延高表示。
梁小可是學院2021級管理科學與工程直博生,本科學的是通信工程。博士學習中,她將機器學習、算法優化等運用到城市醫療用血管理問題研究中。“傳統管理靠經驗、規則,現在逐漸轉向數據驅動、模型支持,管理人才的能力結構在改變。”梁小可說。
據統計,電子科大經管學院目前研究生中,有52%的學生在入學前擁有工科背景。近年來,學院構建“管工交叉”的跨學科復合師資隊伍,專業課復合型師資比例超過70%,目前學院具有“管工交叉”學科背景教師66人。“管工交叉”如今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中走向深度融合。
智慧課改 提升育人實效
近年來,電子科大經管學院以“培養數智時代領軍型管理人才”為目標,逐年更新升級課程培養方案。
陳旭介紹,課改突出“數字化改造和AI賦能”的特點,特別強調了在專業基礎課、必修課中引入定量分析、模型建構、數據計算等核心方法。“營銷管理:數字化思維與應用”等一批專業基礎課上線,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智能制造產業洞見等切合產業管理一線新場景的教學內容登上課堂。據統計,僅2024年,課改覆蓋比例就達到26.4%。
“教學就要在真實場景下讓學生進行商業實踐分析,學生思維才能緊跟產業需要。”在管理學專業基礎課“數據科學與商務智能”上,教授方佳明講授最前沿的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他帶著學生處理海量數據,教學案例的數據量與企業實際保持一致。
為應對數字化、智能化趨勢帶給管理人才培養的挑戰,2024年9月,經管學院進一步推出“科技創新方向”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學生80%具備工科背景,科創特色課程占比59.4%,內容既覆蓋了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認知,又包含了數字化轉型、智能決策等管理能力。
雙軌培養 明晰成長路徑
在電子科大,來自服飾公司的陳詩言、石油行業的王璐珩等眾多不同行業背景的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業界導師+學院學術導師“校企雙軌”培養機制下開展企業實踐研究,實踐創新能力被放在了首位。
為解決學碩、專碩培養趨同的老問題,近年來該院在培養方式上清晰區分,為學術學位研究生開發“碩博貫通、逐級進階挑戰”的五類課程,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開發“應用交叉、科技創新創業”的三類課程,建設“科教融匯”和“產教融合”兩類培養支撐平臺,學術創新和實踐創新兩種能力在兩類研究生培養中齊頭并進。
“碩博貫通的培養方式夯實了學術研究生的前沿知識,技術與管理融合的導向則讓專業碩士擁有復合的認知圖譜。”陳旭說。
如今,該院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依托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科教平臺,訓練學生的系統思維和學術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則依托華為等企業共建實踐基地23家,已孵化51個項目,其中8家高新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支撐校企雙軌培養,增強了學生的戰略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
“經管學院響應數字經濟國家戰略對高層次管理人才的新要求,通過‘管工交叉’‘智慧課改’和‘雙軌培養’探索出了數智時代領軍型管理人才全鏈條分類培養的‘電子科大方案’。該方案不僅對工科高校人文社科類學院的研究生培養有推廣價值,對其他學院的研究生培養也有參考意義。”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程玉華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