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雙高”校長領導力矩陣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6日 09:32教育裝備網
當前,職業教育已經走過“立起來”的歷史時期,正向“強起來”階段邁進。“雙高計劃”作為“強起來”階段最重要的職業教育建設項目,必須直面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和大國外交三大時代主體問題,承擔戰略支撐、范式創新和引領世界的三大歷史使命。
所謂戰略支撐使命,就是要對接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戰略,打造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培養高地;所謂范式創新使命,就是要突破職業教育原有建設范式的路徑依賴,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示范樣本;所謂引領世界使命,就是構建中國特色職教模式,輸出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國方案”。“雙高”學校要在擔當三大使命的歷史洪流中謀劃發展目標和建設項目,“雙高”校長要立足三大歷史使命的需求來重新構建“雙高”校長“人設”。
作為中國職業教育基層改革實踐的引領者,在三大歷史使命中,“雙高”校長應承擔“五大功能”。一是政策的執行者。中國教育管理體制決定了校長首先必須是政策的執行者,要體現黨和國家的教育戰略意圖。二是中國職教模式的探索者。中國特色職教模式的形成,需要政校行企研等多方共同探索,但是最終要在基層的實踐中出真知。三是職校發展的領舞者。當前中國職教正處在轉型期、變革期,需要標桿和示范。四是校企合作的操盤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國職教發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說“得企業者,得天下”,一位不善于與企業合作的校長絕不是合格的校長。五是職教“走出去”的拓荒者。職教“走出去”,學校是主體,仍有大量空間和領域需要拓展,“雙高”校長要走在前面、沖在前頭。
對應“五大功能”,“雙高”校長要具備“五家”特質。
一是政治家的素質。作為“雙高”校長,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過硬的政治素質。特別是當前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雙高”校長要有政治判斷力,善于明辨是非、判斷孰輕孰重;要有政治領悟力,善于站位三大時代使命看問題、謀發展;要有政治執行力,不是被動執行政策,要善于創新性貫徹,把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圖轉化為千姿百態、可感可觸的創新實踐。
二是教育家的精神。教育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改變,教師是一項高度創造性、情感性和專業性的職業。僅靠法理職權和強制權力是無法管理好一所學校的,“雙高”校長屬于魅力型領導,首先必須是“真教師”,熟悉教育教學規律,善于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其次必須是“真教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再次必須是“真楷模”,具備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引領力,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心靈感召力,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行為表率力。
三是企業家的嗅覺。職業教育要引領企業,關鍵是“領頭人”要懂產業。首先要懂產業政策,懂政策才能明方向,調整專業發展布局和資源投入重點;其次要懂市場,敏銳捕捉市場動態,摸清人才需求,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再次要懂技術,掌握技術、工藝、業態變革新趨勢,提前布局發展新領域;最后還要有企業家的靈巧與變通,突破現有機制束縛,推動校企資源相互轉化,構建校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網”,破解產教融而不合難題。
四是社會活動家的資源。總體而言,當前職業教育還屬于資源緊缺型教育,其生存高度依賴多元利益協調和多方資源注入。“雙高”校長要善于在“夾縫”中求生存搞突破,對上能爭資金爭項目,對外能協調復雜關系和整合復雜資源,對內能調停價值沖突和處置突發危機;在行業內能獨當一面形成話語權,在行業外能積極對話形成影響力。
五是外交家的視野。當前職教“走出去”已成為教育“走出去”的先鋒力量,這要求“雙高”校長實現三個身份的轉變:從“校園守門人”轉變為全球職教生態的構建者,從基層職教的耕耘者轉變為中國職教的代言人,從學校管理者轉變為價值觀輸出的文化使者。
以政治定力把握方向,以教育本真深化改革,以企業家精神鏈接產業,以社會活動整合資源,以外交智慧拓展空間,這是新時代“雙高”校長領導力矩陣的構建,本質是在回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的時代命題,最終形成“校長特質—學校變革—支撐產業—服務強國”的正向循環生態系統。
(作者陳桂林系廣東省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劉鵬程系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