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外語:從柴火間走向山海間、天地間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5日 10:04教育裝備網
編者按
突出語用功能而忽略思維能力培養,是當下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一些教師認為思維培養是“理科專屬”,在課堂上一味講解詞匯、句型和語法,找不到語言與思維的聯結點,導致學思脫節。福建吳云開名師工作室開展的“思行外語”教學改革,為落實新課標理念、強化學科育人功能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學生思維的培養,課堂是最好的場所。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一直倡導思考立學、思維立課、思想立身,塑造個體終身發展能力,樹立文化自信,在思行合一中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國家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柴火間:將英語學習加熱到沸點
我1995年大學本科畢業后,成為福州一所郊區中學初二年級英語教師!霸F實—能動創新—思行統一”的新教師上崗指南讓我產生“課改先改課,轉型先轉思維”的想法。于是,我像福州美食大雜燴一樣變著花樣上課。兩年后,我培養的第一批學生畢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證實了思維教學的可行性。
1997年,學校給了我一間7平方米的柴火間。柴火間無窗無水源,但給了我獨立的思考空間。晚上的柴火間成了我反思教學、改進教法和準備明天課程內容的工作間。無柴火的柴火間“烘”出我的“四有”追求:做有智慧的教師、上有思維的課、育有德才的學生、成有思想的人。我開始以“導學—自悟”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福州是嚴復故里,我借鑒嚴復外語學習思想,初步形成思行合一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習為中心、以課堂為重心、以思維為核心的理念,致力于研究通過思維發展解決英語教育中“文化難懂、事理難通”的問題。后來,我在福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學習班首席專家黃遠振教授的指導下,逐步形成思行合一的教學主張。
山海間:協作推進思行合一的育人實踐
2018年,我主持福建省首個初中英語名師工作室,利用“教育絲路”應用場景,在新疆、西藏、寧夏等地建立思維工作坊。19個跨區域工作坊、48個多層次名師工作室,構成“思行外語”山海協作網。
柴火間引燃了教學變革的火種,山海間印證了教學研究的價值。“思行外語”主張思行合一,從促進學生思考、發展師生思維、體悟學科思想三個層次,力求思正即行、身體力行、事在必行。外語學習一要內化外語,即通過實踐與認知加工,將外語知識轉化為個體內在的語言能力體系,使學習者能夠自然、流暢地應用于實際交流與思維活動中,這是從機械記憶到自主運用的質變過程;二要外化內語,內語指經過思維加工又尚未表達出來的話語,外化指內在轉向外在,即在思行合一的育人實踐中,通過結構化英語語言知識與中華文化認知體系,建構兼具中國話語特質與國際表達效能的跨文化言說范式,實現從“文化自覺”到“文明互鑒”的方法論躍遷。
“思行外語”通過“興趣激發→認知建構→實踐應用→文化理解→學科思想”的教學路徑,實現“啟思導學、言用成事、文化立人”的育人目標,實現從語言工具性到思維本體性再到思想生成性的升華。
“思行外語”的教學過程亦是師生思維互動的過程,如果將思維比作鹽,把課堂比作水,鹽溶于水,就成為思維鹽水。思維鹽水浸潤課堂每個角落、滲透教學各個環節、直擊師生身心體驗。我借用“思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這句名言,將思維型通用教學策略稱為“思維花茶”,在實踐中促進思維課堂化、課堂思維化!八夹型庹Z”引導學生學思維、用思維、育思維,形塑學生迎接挑戰、擁抱困難、尋找機會的成長型思維,使之提升學習探究、問題解決的能力,成為“思維著的人”。
“思行外語”把目光從極少數拔尖學生轉向絕大多數普通孩子,讓他們帶著“行走的思維”走向高校、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有用之人。
天地間:學科思想奠定立學成人的支點
柴火間和山海間聚焦學科實踐,天地間則指向學科思想!疤斓亍辈粌H是自然存在,更是價值與秩序的載體。學科思想扎根于“天地間”的價值體系,成為個人精神世界的根基!八夹型庹Z”以語言為載體,通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教學邏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文化自信和健全人格的現代公民。
如何建構思想相伴成長的教學樣態?從三個載體的建設能大體得到答案:
一是課程載體:從“看得見”到“學得了”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頒布給思維教學打通了“綠色通道”,思維品質成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統領英語教學全過程。團隊“學思用創”并舉,“學教研用”一體推進,建立教材解讀、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效果評價“四位一體”的思維機制,并將思維教學主張物化成課型,如“三化”閱讀課堂、“4C”聽說課、語言綜合實踐“四性”課堂、“三環五素”互動課堂、文化導向項目式學習等,讓思維培養扎扎實實落實到課堂中。
二是場域載體:從“學得了”到“做得到”
以下四種場域使思維教學從“學得了”走向“做得到”:一是心理場域,關注個體認知發展區和情感與社交互動區,通過教師優質心理素養和思維人格影響,關注學生如何構建知識框架并內化新信息。我和團隊開展的“課改新思維 學生好心理”“情緒智力—思維課堂的前構條件”“假如教育:未來教育思維”系列研究讓英語教學建在心理“地基”上,為教學創造支持性強、互助合作的場域環境。二是物理場域,“思行外語”打造校園思維空間和課堂場域,在校園文化中添加思維元素。三是社會文化場域,“思行外語”鼓勵學生用審辯式思維看待中外文化,社會文化場域在閩臺、中美的“姊妹校”合作交流中得到有效印證。四是虛擬場域,在人工智能支持下,我們為數字賦予情感,在可信區間建構英語樂學虛擬場域,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產品載體:從“做得到”到“用得了”
一是共通性產品。30年來,我們將實踐和反思匯編成一系列通識讀本,如《英語思維課堂:理解與實踐》《立課養人:英語學思融合創新實踐》《立言立課立人:英語思維課堂創新實踐》等,為思維轉型和課堂轉型提供理念支架與實踐樣本。二是創生性產品。借助數字化平臺,通過即時微分享、每日公眾號、網絡周議題等方式實現從偶然研討到自然研討的轉變,促進教師間的“伴學伴問”和“用創并舉”。三是生本性產品。學生的思維作品不斷推進英語教學。我們將學生編撰的“生詞趣文”、創作的“文學思維體驗”等編成書冊,讓學生通過朋輩學習互相借鑒。如2021屆陳恩賜等30名學生創作的《1+1思維話題作文》、2023屆李書妃等46名學生合作完成的《概念詞解讀》、2024屆何鴻宇等53名學生每人一份的《THINK閱讀導圖》成為學生中流傳的“網紅”讀本。
從“看得見”到“學得了”,從“做得到”到“用得了”,兼具深度思考與高效執行雙重特質的“思行外語”,通過“思行合一”的路徑,讓學生成長為有思想的行動者。
。ㄗ髡呦蹈V菔袀}山區金港灣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書記、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福建省教學名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