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學熱的冷思考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5日 10:03教育裝備網
當AI(人工智能)突破時空界限,精準診斷學習盲區,為每個學生繪制知識圖譜,我們真切感受到它為教育注入了新動力。然而,教育技術變革也引發了筆者的一些憂思。
當下,全國各地相繼掀起了AI教研和培訓的熱潮,但其中有的只熱衷于形式創新,卻偏離了教育的本質。筆者曾聽過一節數學課,教師利用AI技術將數學家笛卡爾復活,栩栩如生地和學生進行對話,但這難以稱之為具有革新意義的AI教學。
AI實時生成課堂分析數據,讓精準教學變為現實。然而,數據的實時公布又難免會泄露隱私,讓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可見,必須經過教學效果與教學倫理的雙重評估,才能為技術賦能教育筑牢安全屏障。同時,學生通過智能推薦系統強化訓練,能夠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但利用AI技術機械刷題,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容易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心理焦慮。把握AI教學的關鍵,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并非一件易事。教學中,教師要系好“安全帶”,建立以數據為支撐的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實現精準評估,讓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AI技術可以模擬知識傳遞的過程,卻難以喚醒教育的靈魂。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感的培養、人格的塑造,都需要教師的人文關懷。AI教學的正確打開方式,應是“教師”與“數智”的和諧共存。
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數字機器人走進學校,幫助教師完成一些繁雜的教學任務,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創造性教學研究。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不斷追尋人性的課堂。當下,應努力探索“人機同堂”課堂教學模式,思考當教師和機器人一起授課時,如何既能發揮AI高效傳遞知識的優勢,又能展開師生間的深層情感交流與互動。
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站在教育數字化的十字路口,教師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氣,書寫教育與AI融合的新篇章,讓AI真正服務于教育,成為教育創新的催化劑。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吳昌碩實驗學校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