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育系統二十多年接力對口支援新疆——太行清風拂天山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5日 09:17教育裝備網
“曾經在城市的校園里苦讀,如今到原野的風暴中馳騁,教育的根鎖住流沙,年輕的心點燃夢想,大風刮過山崗,你們已經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長成一棵大樹。”8月16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入選《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
2000年,15名保定學院畢業生踏上西行的列車,前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任教,在講臺上一站就是25年。
2025年,新一批保定學院學子抵達且末。清晨7點,戈壁灘上涼風習習,從且末火車站走出的11名青年學子高聲喊出鏗鏘宣言:“到西部教書去!且末,我們來了!”
自1998年河北省首批對口援疆干部人才奔赴巴州,到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河北省繼續對口支援巴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再到如今干部教師、青年學子接續支邊,27年來,青春之花始終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以“刮不走的教師”提升教育質量
“一所好學校,要站位有高度、育人有溫度、管理有制度……”2024年8月,在且末縣第一中學,保定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且末分院正式揭牌并舉辦了首期培訓班,保定學院黨委書記胡連利教授開講第一課。
堅持“輸血造血”并重,河北省采取多種形式,對巴州和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的骨干教師和管理干部開展培訓1300余次。“我們努力給大漠邊疆留下一支‘大風刮不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副指揮長劉伯穎說。
2023年4月,廊坊師范學院和巴州焉耆縣教科局簽訂框架協議,雙方在學生實習、教師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2024年暑期,該校又牽頭組建由京津冀三地高校和初高中優秀教師組成的19人工作團隊,用5天時間進行了語文、數學、物理等6門學科的培訓。“浸泡在這樣的培訓環境里,從量變到質變,終將會收獲另一個自己。”當地教師秦思麗說。
河北援疆教師團隊還在各地實施“青藍工程”,進行“傳幫帶”。巴州庫爾勒市第二十三中學援疆教師齊繼祥擔任當地青年教師劉婉婷的導師,將自己從教20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該校還先后選派50余名青年教師到河北優質高中跟崗學習,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我會把所學所悟所得化作一粒種子,在庫爾勒二十三中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劉婉婷說。
同時,眾多河北高校學子選擇扎根邊疆建功立業,成為“大風刮不走的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近3年,河北師范大學共有405名畢業生選擇赴新疆就業,大部分為一線教師;保定學院先后已有186名畢業生在大漠綻放青春。
“我們會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為祖國邊疆的教育事業傾盡全力!”入職且末縣第二中學的保定學院2024屆畢業生劉校辰鄭重許下承諾。
以“家門口的學校”筑牢教育基底
“累計投入18.45億元,支持23所幼兒園、8所小學、15所中學、8所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河北省近10年來支援巴州和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組統計數據。
在真金白銀支援的基礎上,河北省還探索出“組團+托管”模式,打造邊疆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名學校。
“辦負責任的學校,當負責任的老師,育負責任的學生,做負責任的家長。”走進庫爾勒二十三中,該校綜合樓墻體上的幾行大字很是醒目。
“建校4年,我們已有許多學生進入疆內外高水平大學就讀,學校還獲得了州文明校園稱號和‘庫爾勒市開發建設獎’。”校長解毅充滿自豪。
庫爾勒二十三中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新疆第一所由河北省組團托管的援疆項目學校。解毅是河北衡水中學新選派到此的校長,該校教師半數以上是河北省援疆教師。
“學校應該是‘精神特區’,管理就是溝通、服務、引領、陪伴,讓校園成為激情燃燒的樂園,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河北省“組團式”援疆教師團隊謀定辦學路線并付諸行動,一舉實現了庫爾勒二十三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華麗轉身。
庫爾勒市第二十一中學的蝶變也令人眼前一亮。
原為石家莊市第二中學副校長的孫志強,現任庫爾勒二十一中校長。他介紹,2022年,石家莊市教育局與庫爾勒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合作共建庫爾勒二十一中,以“組團+托管”模式打造優質品牌校。
引進49名援疆教師任教,與石家莊二中骨干教師線上集體備課,聆聽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名師線上授課……短短兩三年,庫爾勒二十一中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獲得當地群眾廣泛認可。
協調河北大學等6所高校對口幫扶新疆科技學院,填補巴州本科層次工科類、醫科類專業空白;以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等項目為依托,實施“承包式”援教,實現巴州職業教育的提檔升級……如今,在河北省的全力幫扶下,巴州群眾身邊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以“不停步的行動”增添教育活力
假期還沒結束,援疆教師孫凱就提前幾天從家鄉河北滄州趕赴巴州輪臺縣,著手準備新學期工作。從大運河到塔里木河,在他心里,輪臺已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支教6年間,孫凱利用自己的專長,在當地建起“語文名師領航工作室”,帶動學科教研;創建由各族師生組成的“紅石榴劇社”,積極探索以美育為切口的德育新路徑。
他精心創作編排的話劇《愚公移山》獲得“慶建黨百年全疆中小學話劇展演”兩個一等獎,原創古裝誦讀劇《尋源問道載眾生》成為書香校園建設的生動實踐,以首任西域都護鄭吉為原型的歷史劇《碧血天山起長歌》受邀在巴州中小學“同上一堂思政課”上公演……
像孫凱一樣,來自河北的一批批援疆干部教師,為新疆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
現任巴州教育局副局長的河北省教育廳援疆干部趙增弘介紹,近10年來,河北省多輪選派1500多名教師遠赴巴州和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對口支援。僅2023年以來,就已選派610名教師承擔當地71所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
不僅如此,自2013年10月起,河北省還從省內高校選派優秀大學生赴疆開展頂崗實習,近10年間累計選派1100余人。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受援地中小學的師資短缺困難,助力提高了當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
前不久,河北師范大學29名青年學子踏上前往新疆的列車,分赴庫爾勒二十三中、巴州一中等7所中學,開展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支教。
“太行清風拂天山,一批批河北援疆師生成為助推當地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庫爾勒市副市長牛云飛說。
在這片無垠的土地上,河北省教育援疆的故事還在書寫著……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