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快樂奔跑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9月15日 14:12教育裝備網
“有有(化名)的身高體重已屬于肥胖范圍了,需要科學干預,不然會對她的成長有影響。”入園晨檢處,保健醫生指著體檢單上超重的提醒標記,對正在往有有手里塞甜甜圈的奶奶解釋道。奶奶聽了保健醫生的建議,在《肥胖兒管理知情書》上簽了名,但也只是笑了笑說:“小孩子嘛,能吃是福,胖點有福氣!長大就好了。”
這一場景,折射出當前幼兒肥胖管理中家園合作不力的困局。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并啟動實施“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在此背景下,我們將健康管理自然融入幼兒一日生活與家庭教育,旨在幫助“小胖墩”改善體質,實現輕盈奔跑。
建立個性化干預方案
為系統、科學、有溫度地幫助“小胖墩”控制體重、養成習慣、建立自信,我們摒棄零散、臨時的干預方式,確立體重監測、膳食優化、進食管理、運動干預、行為養成、心理關懷六大維度,形成了一套精細化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第一步是“看得清”。每個月,保健醫生都會對全體幼兒(重點為肥胖兒)進行常規監測,不僅測量身高、體重,計算BMI,還增加了腰圍等評估指標,并在此基礎上繪制“小胖墩”的動態健康畫像,以便精準干預。
我們深刻理解肥胖成因各異,因此為“小胖墩”建立了個性化干預方案。比如,對于基礎代謝慢型,方案側重高蛋白、低升糖指數(GI)的餐點設計,優選瘦肉、魚蝦、豆制品,提升幼兒代謝;對于食欲旺盛型,方案側重膳食纖維豐富的餐點設計,優選谷物、蔬菜,控制幼兒總熱量攝入;對于運動抵觸型,則側重趣味性強、門檻低的運動游戲設計,激發幼兒參與興趣。這種基于個體差異的“靶向管理”,使干預措施精準貼合每個“小胖墩”的實際需求。
聚焦吃與動,培養健康習慣
健康管理的關鍵是“做得對”。每天,教師都會定點觀察,記錄目標幼兒的關鍵健康行為,包括進食維度(進食順序、進食速度)、運動維度(當天戶外活動時長、強度、參與積極性)。通過聚焦“吃”與“動”兩大核心,不斷培養“小胖墩”健康的進食與運動習慣。
“吃”的方面,比如,教師發現軒軒(化名)進食速度極快,一會兒工夫就把所有飯菜都吃完了。為此,教師采用“數咀嚼次數”“小口慢咽”游戲引導,并通過繪本故事、餐前談話,把營養知識講得生動有趣,讓軒軒建立對健康食物的積極態度,養成“飯前一碗湯”“先蔬菜、再蛋白質、最后主食”的好習慣。兩周后,軒軒甚至能主動提醒“有有記得先喝湯哦”,進食管理效果顯著。
“動”的方面,我們專攻“游戲化運動”,設計“蔬菜大作戰”“小袋鼠運糧”等需要持續跑跳、攀爬、搬運等能有效消耗能量的游戲,特別鼓勵“小胖墩”參與,并給予積極關注和具體鼓勵,比如“你爬得真穩”“堅持跑完一圈了,太棒了”,讓“小胖墩”在快樂中“動”起來。現在,有有已能全程投入、笑容滿面地完成“小袋鼠運糧”游戲,連續跳躍搬運近10分鐘,運動干預效果同樣令人欣喜。
健康管理的基礎是營造無歧視、充滿關愛的心理環境。從實踐來看,托小班的幼兒對肥胖、超重等信息還不敏感,不容易出現排斥心理。而中大班幼兒的自尊意識較強烈,教師在日常保教中需高度關注其情緒狀態,敏銳察覺其可能因體形產生的自卑、退縮或同伴關系困擾。我們通過個體心理支持、班級氛圍營造、園所文化倡導,讓全體幼兒(尤其是肥胖兒)感受到無條件的接納、鼓勵和支持,從而更有動力和信心參與體重管理。
構建健康管理共同體
除了幼兒園的科學干預,在“小胖墩”健康管理過程中,家庭的科學參與也不可或缺。如果幼兒園提倡合理膳食,家庭卻仍秉持“多吃是福”,那么,健康管理就收效甚微。為此,我們著力構建健康管理共同體,統籌幼兒園、家庭兩方,凝聚幼兒園前勤(教師觀察引導)、后勤(健康監測、膳食保障)、家庭(理念同步、行為配合)“三力”,促進家園理念一致、行動同步,推動健康管理走得遠、走得實。
理念先行,提升素養。我園定期召開不同主題的肥胖專題家長會,深入解讀肥胖問題危害與干預原理,發放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編制的《家庭健康飲食建議手冊》,并在每次家長會后,利用班級微信群持續分享科學育兒知識、成功案例,轉變部分家長“多吃是福”“胖等于壯”等觀念,提升家庭健康管理素養。
雙向打卡,閉環管理。一方面,教師每天通過幼兒成長手冊或個性化溝通,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關鍵健康行為(如當天進食情況、運動情況);另一方面,家長同步記錄幼兒在家晚餐結構、零食攝入種類及數量、晚間或周末運動情況等信息,建立高效雙向的“家園互動式監督打卡”機制。
月度會商,動態調整。保健醫生每月匯總分析上述雙向數據后,會與家長進行一對一溝通,共同評估進展、發現問題、調整家庭端干預重點(如控制晚餐主食量、替換不健康零食、增加親子運動)。這種透明、互信、持續的溝通,將園所的專業指導與家庭的實踐緊密結合,形成了管理合力。
“看到老師對有有這么用心,我們回家肯定也不能拖后腿啊!”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交流,有有奶奶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有有奶奶也會及時和有有的爸爸媽媽反饋孩子在園的關鍵健康行為,并提醒他們同步記錄好有有在家的進食、運動情況。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錢江第二幼兒園園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