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農村教育 照亮學子追夢路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9月15日 10:03教育裝備網
龐眾望的音樂老師用鼓勵喚醒了他的靈魂。辦好農村教育,需要這樣的“喚醒者”,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
在完善硬件與師資之外,農村教育更需探索“差異化路徑”,讓教育扎根農村、服務農村
今年教師節前夕,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博士生龐眾望深情回憶小學音樂老師對其本人的影響,誠摯感恩老師在課堂上給予的肯定與鼓勵。這份被提振的自信,某種程度上成為他跨越重重阻礙、從河北吳橋縣小村莊走進清華大學的精神力量。
龐眾望的個體經歷,是農村教育托舉夢想的縮影。從他的經歷不難看出,農村教育的價值不僅是為孩子搭建獲取知識的基礎平臺,更在于為孩子注入自信與成長的力量。哪怕一束微光,也能照亮農村學子的追夢路。
辦好農村教育,既是點亮個體希望的關鍵一步,更是守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城鄉均衡發展的“必答題”。保障農村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國家未來人才儲備與社會公平實現。
近年來,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推動農村教育發展。在師資補充方面,特崗計劃實施20年來累計為中西部農村學校選聘教師118萬人,“銀齡講學計劃”與城鄉教師雙向交流機制同步推進,有效緩解了師資結構性短缺;在辦學條件改善上,2019年啟動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基本補齊了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短板,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在優質資源共享層面,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打通農村師生獲取優質資源的“最后一公里”。這些政策和實踐,既夯實硬件基礎,也優化軟件供給,為農村孩子創造了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盡管國家在推動農村教育提質增效上持續發力,但城鄉教育不均衡問題依舊存在。縮小這一差距,不能僅靠“輸血式”投入,更需構建“造血式”發展機制。一方面,持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持,完善多媒體教室、實驗室等硬件,推動優質數字資源覆蓋面;另一方面,擴大鄉村教師培養與激勵機制,通過“國培計劃”“省培計劃”提供高質量培訓,同時提高薪資待遇、給予職稱晉升傾斜,讓優秀教師愿意來、留得住、教得好。
在完善硬件與師資之外,農村教育更需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目前,各地各校已立足資源稟賦,陸續開展了諸多富有成效的行動。寧夏建設“互聯網+教育”示范區,以一根網線實現鄉村與城市名校“云端牽手”;云南省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學依托土地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使學生既學習知識、鍛煉身體,又厚植鄉土情懷;陜西省榆林市部分農村學校,結合當地文化開設陜北民歌、剪紙藝術等特色課程,讓孩子傳承文化、增強自信。這些實踐證明,農村教育無需模仿城市,憑借自身優勢亦可走出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
龐眾望的音樂老師用鼓勵喚醒了他的靈魂。辦好農村教育,需要這樣的“喚醒者”,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門應持續優化教育政策,為農村學校提供更有力的支撐。高校與城市學校需發揮“輻射作用”,通過對口幫扶、資源共享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社會公益組織可搭建平臺,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多課外實踐、興趣培養機會。
從龐眾望的成長到千萬農村孩子的命運改變,從政策助力到“互聯網+”探索,中國農村教育正堅定向前。隨著社會各界持續發力,更多優秀教師扎根鄉村、更多創新模式落地見效,農村教育必將邁好公平優質發展的平衡步,為更多農村學子撐起廣闊的成長天空。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