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園——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上海答卷”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9月15日 14:04教育裝備網
“幼兒園里的每一處都布置得很溫馨、很暖心,把寶寶送來我感到很放心。”最近,上海市閔行區吳女士的一件心事終于落地了,她決定讓寶寶今年9月就讀家門口的顓橋鎮第二幼兒園。起初,她對這所新建不久的幼兒園辦園質量一直不太放心,參加了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后,她發現,這里不僅設施新,理念也新,尤其是豐富有趣的運動空間和活動設計,非常適合自己家愛運動的寶寶。
近年來,上海連續實施兩輪“學齡前兒童善育”民心工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成為優質園,但仍有不少幼兒園新開辦或者相對薄弱,如何努力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幼兒園?上海自2023年起啟動“全面建設高質量幼兒園”三年攻堅行動,聚焦提高區域學前教育底部質量,努力補足短板,打造保教質量“整體提升、底盤抬高”的新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就近“上好園”的需求。
政策先行護航擴優提質之路
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海市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條例》,2023年7月印發《全面建設高質量幼兒園的實施意見》……上海以立法積極推進“幼有善育”,不斷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政策路徑,保障學前教育擴優提質。
在高質量幼兒園建設中,上海形成市—區—園三級架構,以制度創新鋪就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市級層面,聚焦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以專題項目方式進行頂層設計并提供資源保障;區級層面,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區本化方案,對項目園進行遴選和資源協調保障;園所層面,依托市、區的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實踐推進中形成兼具共性特征和個性亮點的經驗案例。
松江區作為人口導入區,面對每年涌入近萬名新生兒的壓力。為切實做好“學齡前兒童善育”民心工程,區委、區政府將48所新園建設列入區級重大工程,3年累計撥付1.2億多元專項資金改造老舊園舍,保障適齡兒童“有園上”“上好園”。
“高質量幼兒園建設對區域學前教育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通過首輪高質量幼兒園建設,園所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隊伍在主動歷練中收獲了成長。”松江區教育工作黨委副書記馮雷表示。
在市、區兩級政策的推動下,上海已有232所薄弱幼兒園受益,硬件條件逐步改善、內涵不斷提升。
“夢想改造園”激活發展新動能
隨著高質量幼兒園建設的全面啟動,建園30多年的吳涇第二幼兒園也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閔行區教育局和吳涇鎮反復盤整教育資源,著力破解這所老舊幼兒園“空間有限、設施陳舊”的老大難問題。如今,不僅舊園舍得到了大修改造,還將一所小學的校舍規劃成為其分園,孩子們有了更多戶外活動的空間。
戶外活動對幼兒各領域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上海在高質量幼兒園建設中,聚焦“戶外2小時”活動,創新推出“夢想改造園”專項建設行動,引導幼兒園用足用好園內外資源,優化支持幼兒自主發展的環境,讓“小空間”發揮“大作用”,支持幼兒在有限的“天地”中實現自身夢想。
“夢想改造園”項目強調基于空間環境本身特點挖掘其教育價值。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普陀區宜川一村幼兒園移除了園內原有的大型器械,創設出單邊坡、散點坡以及連綿坡等,讓孩子們有機會在草地上“撒歡兒”。
“幼兒園變得更好玩啦!”改建后的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面積增加了185.4平方米,孩子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沙水游戲區和種植區。
在青浦區崧潤幼兒園,教師還組織孩子們開展了“兒童議事會”,傾聽他們對幼兒園改造的暢想,讓孩子們希望親近自然、渴望奔跑的愿望在空間改造中得到滿足。
據統計,上海市、區兩級政府專項財政資金投入12.85億元,主要用于幼兒園空間改造項目494個,資金向郊區薄弱園傾斜。
空間環境的科學組織和優化為幼兒戶外活動帶來了變化和活力,也推動了園所保教活動的重構和提升。為推動高質量保教的落地,上海組織了由高校專家、教科研人員、優質園園長和學前教育集團理事長組成的市級指導隊伍54人,深入各區高質量建設園提供專業支持,2110名骨干教師實現跨園流動。
崇明區豐福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園,以往游戲活動因為高結構材料投放過多,導致幼兒玩法高度雷同。教師在經歷了基于證據的教研后,發現了這一問題并著手調整。結合園所戶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特點,教師嘗試盡可能多地提供如水管、木片、磚塊等低結構材料,在充滿野趣的挖溝渠、筑堤壩等活動中支持幼兒自由創造、想象。
“集團化辦園”成就每一所園
“在宛南實驗幼兒園擔任保健老師期間,我不僅學到了示范園在精細化健康管理方面的優秀經驗,更深深感受到了‘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魅力。”龍山幼兒園教師吳青青參加了徐匯區宛南實驗教育集團的教師跨園流動,來到示范園學習后,她表示收獲頗豐。
作為高質量幼兒園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集團化辦園”成為許多薄弱園、新辦園快速成長的“秘籍”。
2023年,徐匯區組建完成烏南、宛南實驗、紫薇實驗、機關建國、科技5個學前教育集團,實現公辦園100%覆蓋,以集團化協作模式推動區域內所有幼兒園的質量提升。
宛南實驗幼兒園作為核心園開展集團化辦學后,僅僅兩年時間,就帶領3所成員園取得了質的飛躍:一所幼兒園成為市級示范園,兩所幼兒園升為一級園。如今,宛南實驗教育集團的成員園已經擴大到8所。
“共同提升的關鍵,在于營造集團的‘共生文化’。”宛南實驗教育集團理事長衛曉萍介紹,團隊正在研究“集團視域下教師專業發展與人才梯隊培養數字化服務場景”項目,進一步推動數字化手段賦能集團化辦園。
除了教師流動,集體教研也是集團化辦園過程中促進幼兒園內涵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
嘉定新城學前教育集團以實證調研開道,形成了“發現問題—定義問題—集團行動—園所改變”的集團教研運行模型,直擊戶外運動質量提升痛點,讓每一所幼兒園都參與問題發現和行動改進的過程性教學研究。
聚焦某個領域或項目組建幼兒園研究共同體,根據區域方位就近組建幼兒園集團,為轄區內民辦園搭建發展共同體……上海各區紛紛組建幼兒園集團或學區,優勢互補,攜手共進,成就每一所幼兒園的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