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關鍵小事” 提升教育獲得感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9月12日 08:49教育裝備網
■提升公眾對教育公平的獲得感,不能僅停留在美好的政策宣示上,更需要落實到每一處教育細節中
■這些舉措或許微小,卻是讓公眾收獲實實在在的教育獲得感與幸福感的切實舉措
福建省泉州市搭建均衡編班大數據平臺,編班結果即時生成二維碼,掃碼可追溯原始數據;重慶市采取“雙隨機”(學生隨機分班、班主任隨機派班)模式,邀請家長親手操作分班程序,整個過程透明可視;江西省則在實施“陽光分班”過程中,邀請紀檢監察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及學生等共同見證,部分地區還通過網絡進行全程直播,讓廣大家長足不出戶即可“云監督”分班過程……新學期開始,全國多地推行義務教育“陽光分班”,通過科學、公平、公開的方式,均衡分配班級學生和師資,有效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遏制擇班亂象。
近年來,為緩解擇校焦慮,教育系統大力推進“陽光招生”行動,嚴格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從招生源頭擠壓暗箱操作空間,“擇名校”焦慮得到有效緩解。然而,擇班的焦慮又隨之而來。在一些家長眼中,即使進入了理想的學校,如果孩子被分到“普通班”,而優質師資集中在“重點班”,孩子依然難以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這種焦慮不僅讓家長身心俱疲,更誘發了諸多家校矛盾。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重點班”四處奔走,有的則因對分班結果不滿而投訴學校……
擇校、擇班背后,本質上是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渴望,對教育公平的期待。教育部多次劃定紅線,明確嚴禁學校組織入學考試分班、設立重點班和快慢班。然而,在部分地區、部分學校,“變相重點班”的現象仍未完全杜絕。這些做法看似是因材施教,實則違背了義務教育的本質要求。義務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其價值在于保障每一名適齡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將學生人為分為“優劣”,集中優質資源培養少數人的做法,不僅損害了大部分學生公平享受教育資源的權益,更在無形中給學生貼上了“標簽”,將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
當下,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教育資源短缺已不再是制約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公眾更期待的是資源均衡配置,是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升公眾對教育公平的獲得感,不能僅停留在美好的政策宣示上,更需要落實到每一處教育細節中。
“陽光分班”雖然只是學校管理中的一個小環節,卻直接關系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它讓教育公平可知可感。教師不至于因教“普通班”而缺乏動力,孩子也可以不因身處“普通班”而自卑,家長也不必因為孩子進入“普通班”而焦慮……這一細微改變,有助于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重塑校內教育生態。而從“陽光招生”到“陽光分班”,也反映了教育部門更立體、全面推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升民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的決心。這種決心,不僅體現在推動關乎公平的“大事”上,更滲透在破解關乎學生成長與家長便利的“關鍵小事”中。
不僅僅是“陽光分班”,新學期開始,我們看到,各地各學校從細微處發力,提升教育獲得感、幸福感的教育舉措層出不窮。浙江杭州各個城區投入超8萬套“躺睡”課桌椅,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躺著午休的問題。廣東湛江積極推進校園定制專線服務擴容提質,進一步緩解學生上下學通勤難題。安徽銅陵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同一家庭多孩中的幼孩可隨兄(姐)入讀同一校區,不受現有學位管控剛性限制……
課桌椅升級,是落實“健康第一”理念的生動寫照,是教育理念的升級。教育不能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回應孩子成長中的各類需求。“定制化”交通服務,讓教育服務延伸到了校園之外,提升了上下學安全度,真正做到了“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支持多孩家庭的子女在同一所學校就讀,避免家長因子女分散在不同學校而奔波,直擊多孩家庭痛點,貼心又暖心。
從大規模更換課桌椅,讓孩子躺著午休,到定制校園公交專線,破解學生上下學安全與校園周邊擁堵難題,再到完善“長幼隨學”政策,支持多孩同校就讀,助力家長解決子女接送難題……每一項都聚焦民生關切,充分彰顯了教育的溫情、溫度。這些看似細微的教育變革,編織出了更有溫度的教育生態。這些舉措或許微小,卻是讓公眾收獲實實在在的教育獲得感與幸福感的切實舉措,也將匯聚成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強大動能。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