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產業學院應在協同治理上下功夫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19日 09:24教育裝備網
從職業教育辦學實踐和發展歷程看,建設現代產業學院不僅是推動院校分類發展、特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建強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基于重慶開放大學在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綜合改革中破解融合發展機制不健全、利益聯結制度待完善、資源聚集匹配難最優等現實問題的探索,現代產業學院應著力從不同維度深化改革創新,在協同治理上實現新突破,建立能夠適應時代需求的治理新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把牢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基本方向。多元主體角色不同、訴求各異、資源差異等問題都無形之中增加了產業學院治理的復雜性,需要圍繞如何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創新的產教融合生態系統,踐行可以激發各方活力的新型治理模式,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開放性和創新性。一要以協同創新為基本指引抓好機制設計。著眼于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從“分類導向”向“創新協同”轉變的趨勢,以及治理主體從傳統的“單一中心”模式向“多元共治”格局的演進,從“條”和“塊”兩個維度發力創新機制,建設科學高效的制度體系,推進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創新體系。二要以服務發展為核心目標做實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區域現有資源和發展規劃,動態地調適探索服務發展的新方向,科學精準地設定目標和定位,實現產業學院從“謀業”到“育人”的辦學方向轉變,在優化專業布局、創新課程內容、推進科技創新等關鍵環節充分融入區域特色,與地方發展深度融合。三要以全面合作為主要導向重構組織形態。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重要內容和標準,深化辦學治校育人全鏈條合作,構建多元主體、多維互動的產業學院協同治理框架,打造產教融合實踐的重要組織形態,形成突出的辦學優勢,推動產業學院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變革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核心理念。傳統單元化、科層制的管理體制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碎片化治理方式難以滿足產業學院的整體性發展需要,應圍繞如何激發多元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靈活性,切實轉變建設理念和發展方式,探索實施差異化、融合化、精細化的治理模式。一是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堅持依法治理、協商治理和自主治理,既要通過法治機制奠定治理的基礎,強化多元主體遵循“契約精神”,實現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有機統一,也要以“德治”為治理注入道德靈魂,還要以自治凸顯治理的自主性,有效實現產業學院協同治理過程中的參與性和合作性。二是強化超經濟性治理理念。要超越簡單化的利益導向束縛,通過政府主導、產業(社會)資本注入,推動產業學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改革,協同處理好“公”與“私”的矛盾,破解“混”而不“合”的問題,釋放協同治理的組織優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體化運作,形成多元辦學格局。三是強化數智賦能治理理念。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具有的去中心化及其提供的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積極構建適應數字變革的“智能+”產業學院協同治理平臺,全面覆蓋執行、管理、監督、評估和決策各環節,強化智慧科學決策,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不斷提升“循數治理”能力。
構建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良好環境。多元主體間供需對接失衡、共同愿景失和、資源配置低效等問題讓產業學院發展步履維艱,應在破除信息不對稱上下功夫,從不同方面優化內外部發展環境,推動產業學院治理向系統化、一體化轉變,促進產教融合沿著內涵式發展的道路走深走實。一是優化多元資源配置。緊密對接區域經濟行業產業發展趨勢、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教育資源與產業資源精準對接、有效集聚為出發點,充分整合政行企校等各類資源,制定科學的資源配置方案,推動產業學院多類多維資源耦合,形成聯系緊密、彼此協同的態勢,實現資源配置效能最優化。二是共構人才培養環節。聚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不暢的難題,在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吸引力上下功夫,緊緊圍繞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產業學院多主體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共享教學資源、整合師資資源,打破傳統學科壁壘,融入跨學科元素,推動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的標準化、體系化和多元化發展。三是加強多邊資源共享。優化產業學院組織設計,強化資源統籌與協同聯動,推進管理重心下移,通過數字化信息平臺,暢通信息共享交流渠道,構建資源共享新機制,清除資源流通的“數據懸浮”“數據黑箱”等現象,實現資源的互聯互通與高效整合。
完善現代產業學院協同治理的制度體系。缺少能夠充分平衡各方利益、促進共同發展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已成為制約產業學院健康發展的關鍵瓶頸,要圍繞如何“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職業教育治理效能”,提升協同治理的科學性和創新性,促使產教融合向更高質量、更廣領域拓展。一要重設內部制度體系。用好國家和地方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激勵政策,準確把握精神實質與核心要義,基于多元主體的行動邏輯和行為偏好,著力構建產業學院制度規則系統,完善內部激勵機制和正向激勵手段,并根據合作績效和滿意度來動態調整激勵措施,激發多元主體參與協同治理的內生動力。二要完善協同治理機制。科學制定章程,重點聚焦決策共商機制、利益鏈接機制、合作信任機制等,挖掘利益訴求及利益均衡點,放大共同點、尋找結合點、減少差異點,明確產業學院各主體權責關系,各司其職并擁有充分的議事權、決策權,優化運行機制,增強合作黏合度。三要強化多維監督約束。科學運用第三方監測、評估機制,構建決策、執行和監督三者相互制衡、相互制約的監督約束框架,形成產業學院多元監督體系,在扁平化、高效化的協同機制基礎上,實現推動有力、執行順暢,促使產業學院成為各合作主體從“撮合”到“結合”再到“融合”的迭代升級。
(作者單位:重慶開放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本文系重慶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大項目“更開放·更融合·更韌性:一體化協同推進重慶開放教育體系高質量創新發展改革實踐”[Z2241010]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