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與宣傳一體化的實踐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11日 09:56教育裝備網
一直以來,如何做好教育宣傳工作是所有教育媒體人孜孜思考和不懈探索的重點。讀罷《教育典案研究與宣傳》(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一書,深有稇載而歸之感。本書作者趙準勝曾兼職擔任中國教育報駐吉林記者站副站長十余年,我以為,無論是他提出的“以深度宣傳助推教育研究和教育發展”,還是他踐行的“教育研究與教育宣傳一體化”,都值得我們學習。
“講好教育故事”是全書的主線。作者的人物通訊并不追求文章的蹙金結繡、徜徉恣肆,他更重視行文的筆酣墨飽、不蔓不枝。他筆下的人物絕無刻板和教條,更多的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優秀的記者總是能夠在真實客觀地宣傳新聞人物時展示獨特的視角,表達真實的感受。這既是教育敘事的魅力,更是教育宣傳的力量。可以說,在對各級校長辦學經驗的宣傳上,作者總是能以學者的視角,發現值得推廣的典型。
閱讀的過程,也是與這些一線教育工作者心靈共振的過程。書中有“吉林最美鄉村教師”胡娜,有“吉林好人”李素懷,有“稻花鄉里話耕讀”的王國慶,有“為學生成長涂上溫暖底色”的成艷春,有“城鄉一體化的‘棋子’”任國權,有“用畫筆點亮鄉村孩子未來”的王曉野,有入選“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的代俊東、王永彪等,他們都來自教育一線,他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其中很多人物我也較為熟悉。如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的教育名家鄭德榮,如啟迪師生數學思維的“大先生”史寧中,如引領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的專家李元昌,如“全國最美鄉村教師”杜順,如提出“率性教育”理論的“小學校園里的學者校長”于偉……雖然這些人物各大媒體都曾進行過報道,但作者往往能基于研究的視角去挖掘人物的新意——他們或是一個時期教育改革的代表人物,或是引領專業理論研究、教育管理的名家學者,次次視角不同、篇篇均有新意。
本書以人物通訊為主,但又不局限于人物通訊。最后兩個部分分別從“特色校園文化”“區域教改典型”兩個維度對一些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區域教改成果進行了深度報道,使本書對教育的研究和宣傳有了更為全面立體的關照。這些作品也都是作者深入基層、潛心研究完成的。如《以“教研力”提升“培訓力”》《吉林省走活教師專業發展一盤棋》等,皆是他作為親歷者,深諳吉林省教育學院以教研和培訓為主責主業,堅持踐行教育研究與教育宣傳一體化的成果。
在教育宣傳工作中,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是新聞時效性不強的窘境,類似社會新聞那樣吸人眼球的突發事件較少,特別是在媒體傳播介質不斷創新的新形勢下,教育記者是否應強化對教育領域的深入了解和報道?是否應加強學術素養,通過挖掘信息、分析數據、訪問專家和實地調查,為公眾揭示教育系統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我想,這也是本書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這本書是作者多年從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宣傳一體化實踐的代表性成果。特別是本書的體例,每篇人物通訊都逐一補充了“導讀”和“后續”,作者真實地還原了每一次調研采訪的細節,剖析了寫作時的內心感受,對教育研究和教育宣傳工作都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