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終身教育“最后一公里”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04日 09:36教育裝備網
“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八大體系”之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如何打通終身教育“最后一公里”,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近日,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暨交流培訓會上,天津、黑龍江哈爾濱、湖南長沙、浙江寧波、江蘇無錫、云南保山、浙江長興、甘肅蘭州8個城市分享了學習型城市建設經驗。
區校終身學習聯合體、數字學習新樞紐……從8個城市的探索中,我們可以一窺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新路徑。
打造家門口的學習陣地
在浙江長興縣的水口鄉,茶農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村文化禮堂學習電商直播;在天津寶坻區的養老中心,老人們下樓即可參與社區學堂的智能手機培訓……如何讓終身學習服務延伸到每一個社區、村莊?各地的答案是完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
在浙江長興,鎮街社區學校、村社市民學校全覆蓋。228個行政村,村村有文化禮堂,年均開展活動超過千場;3所縣級老年大學、15所鎮街老年學校、269所村社老年學堂,初步構成“15分鐘老年教育學習圈”。
在蘭州,1個社區大學、8個社區學院、102個鄉鎮(街道)學習中心和640個村社學習點,為全民創造了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
除了構建縱向銜接的終身教育辦學層級,各地還努力促進各類學習資源橫向融通。
天津建立高等院校與各區聯動機制,229個“區校終身學習聯合體”,實現16個區全覆蓋,使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下沉社區,與社區居民“零距離”。哈爾濱教育局與婦聯合作,將2696個家長學校納入終身學習教育體系,整合資源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當終身教育服務延伸到社區、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有了觸手可及的現實場景。
數智賦能大規模個性化終身學習
在數智時代,“泛在可及”不僅指學習資源在物理空間的可達性,更強調與學習需求的精準匹配,實現“我要學”和“學我要”的有機融合。
“甬學通”小程序是寧波正在構建的“一站式、全方位”全民數字學習新樞紐。在“甬學地圖”上,全市1875個教育機構實現一圖導覽、一鍵導航,1200多門精品課程和10萬+微課資源可以在線報名學習,并自動完成學分認定與學習積分結算,市民通過手機即可實現“找場所—選課程—報班—認證”全流程。
此外,寧波還構建了覆蓋政策引領、多方協同等六大維度的城市學習力評估體系“甬學指數”,平臺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動態生成區域學習發展指數,為資源調配提供精準依據。
在長沙,“人人通”平臺整合教學、管理、評價等40余個核心業務系統,匯聚了超10億條學生成長、教師教學、學校管理數據,形成全域教育大數據資源池。“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擁有超萬門線上課程資源,實名注冊人數逾58萬,訪問學習次數逾6900萬。
無錫上線“錫慧在線”智慧教育平臺、“無錫學習在線”終身學習平臺,打造“錫學通”“錫青夜校”“錫銀學堂”等應用場景,“城市云端學校”正在成為現實。
讓學習成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學習型城市建設是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如何將終身學習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各地進行了不少探索。
無錫每年發布“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目錄”,覆蓋323個工種;今年聯合18所高校院所打造“產業實訓學院”,推動校企學分互認;持續推動企業開放技術場景,支持青年“揭榜”攻關。
以咖啡聞名的云南保山結合咖啡文化特色,在咖啡館等場所打造閱讀情景體驗區,同時以本土著名思想家艾思奇為文化符號,推出“思奇閱讀”品牌活動。
浙江長興緊扣地方發展需要,推出“一鎮一品”項目,創新鄉村社區教育發展。比如,在“全國苗木之鄉”泗安鎮開展花木技能培訓,全鎮苗農每年增加收入2億元;在“全國電爐之鄉”林城鎮開展“焊接技能培訓”,培養5000多名電焊高技能人才。
蘭州突出打造技能培訓、社區教育、縣域特色三類特色項目,推動終身學習與就業促進、生活需求、基層發展深度融合。
當前,全國學習型城市網絡成員已達126個,隨著更多城市加入學習型城市建設行列,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愿景正逐步照進現實,教育強國建設的根基更加堅實。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