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刀刃向內”的專業調整改革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7月09日 09:21教育裝備網
專業動態調整從過去的兩年調整一次到每年調整一次,提高對市場的敏感度;實施“以群建院”大改革,提高專業鏈與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的耦合度……“十四五”以來,開封大學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調高”教育服務的精準度,做了一次“刀刃向內”的“手術”。
“‘手術’帶來的只是陣痛,但換來了學校的良性發展。這兩年,我們學科專業布局迅速調整優化,對市場需求把握得更準了,人才培養的匹配度更高了,對地方經濟發展支撐力更強了。”記者在開封大學采訪時,校長王德如用“三個更”向記者介紹這次“手術”帶來的變化。
從2021年的12個專業學院54個專業,到2025年的9個專業學院38個專業,數量變化背后的邏輯,便是以“產”定專、以“群”建院。
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開封大學堅持“服務地方設專業、依托產業建專業、產教融合強專業”的指導思想,依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制定出臺《開封大學專業評估指標體系及標準》《開封大學專業動態調整管理辦法》,明確了包括“三率”(第一志愿報考率、報到率和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在內的“師資條件”“實訓條件”“轉專業率”“專業相關度”“專業在全省的布局情況”“專業在全省的排名情況”“專業特色和亮點”等指標體系,并依據“對省內布點過多、供給過剩、職業崗位消失,以及畢業去向落實率連續3年低于50%的專業必須淘汰”等動態調整原則,對全校所有專業進行評估。
學校依據評估結果,將專業劃分為4個等級:綠牌(重點發展專業)、藍牌(加強建設專業)、黃牌(限制發展專業)、紅牌(停招或緩招專業)。學校重點支持綠牌專業發展,加強藍牌專業建設,敦促黃牌預警專業整改,停招紅牌劣勢專業。
“有的專業已經辦了幾十年了,部分學院剛開始不愿意舍棄,但痛定思痛,還是要努力邁出這一步,面向產業、面向未來,走出‘溫水’中的舒適區。”副校長李治說,“總之一句話,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提高我們服務區域經濟的精準度。”
專業群的打造也是如此。在專業優化調整的基礎上,學校圍繞開封市現代服務業優化提升和“制造立市”“文旅強市”的應然需求,著力打造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現代物流管理等專業群布局,并推動實施“以群建院”大改革——
服務開封“制造立市”需求,合并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為智能制造學院,同時掛牌成立閥門產業學院;服務開封“文旅強市”需求,合并人文學院、旅游學院部分專業為文化與旅游學院……
“有企業過去招聘我們專業的畢業生時會問‘為什么電子商務專業不在財政經濟學院而在旅游學院’,我們總要解釋半天。”數字經貿學院院長尤影改革之前在旅游學院任職,采訪中,她向記者講述了這么一個細節。
如今,經過“以群建院”大改革,學院間打破了橫向壁壘,專業群的建設將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貫通,在課程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產教融合,形成了“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享、基地共用、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這樣的“尷尬”也不復存在。
“‘以群建院’讓兩個學院的專業優勢得以互補,加快了閥門產業的技術研發與革新,讓我們的人才培養也煥發了新的生機!”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書記李鵬向記者介紹,“閥門產業是我們開封市的傳統優勢產業,最近好多企業來學校點名要我們的畢業生!”
“調高”了服務的精準度,帶來的是喜人的成績單:近5年,學校在校生規模持續擴大,各專業報考熱度居高不下,招生計劃完成率達100%;學生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高水平賽事中獲獎38項;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到90.67%;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滿意度連續5年超95%。從就業地域分布看,近5年畢業生在豫就業占比達71.53%,其中留汴就業人數占比29.82%。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