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供給與發展需求適配度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4月30日 09:54教育裝備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以促進供需適配為導向動態調整高等教育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這既是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長效之策,也是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耦合的戰略工程。
把握人才供需適配重要意義,扛起服務高質量發展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是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正確處理的重大關系之一。培養人才是教育的主體功能,滿足社會需要是教育的社會功能,提高人才供給與發展需求適配度,是教育增強兩大功能、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路徑。
順應產業變革形勢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轉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推動人才培養從“供給主導”向“需求驅動”轉變,是高等教育系統主動適應產業變革、緊密鏈接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化解結構性就業難題的關鍵舉措。調查顯示,2025年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達3000萬,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人工智能等領域崗位需求年增長超過25%,在創造數百萬新興崗位的同時,也使傳統職業面臨被替代風險。提高人才供給與發展需求適配度,有助于化解“有人無崗”的就業壓力,紓解“有崗無人”的發展焦慮,實現人力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工程。當前,學科專業同質化與產業需求多樣性之間、人才培養滯后性與技術快速更迭之間、行政主導資源配置與市場需求傳導之間存在諸多不適配,“教非所需、用非所教”等現象依然突出。要把供需適配內化為教育資源配置的核心邏輯,構建與國家戰略需求同頻、與區域發展共振的人才培養供給模式,為強國建設筑牢人才根基。
探索人才供需適配路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浙江方案
浙江省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核心任務,把培育產業作為穩就業的基石,聚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4個萬億級、高端新材料等15個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每年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超100萬人。浙江高等教育錨定“國家所需、浙江所能、產業所向”,全力構建“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堅持分類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布局。實施“雙一流196工程”,支持浙江大學不斷接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支持12所省屬高校“一校一策”建設高水平大學,以新機制支持西湖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構建“登峰、優勢特色、一流A、一流B”四個梯次的省一流學科建設體系,引導全省高校分類特色發展。支持每個設區市重點建設好1—2所教育、科技、產業高效協同的高校,全力打造“一城一名校”。
堅持產業導向,完善學科專業調控機制。以服務省域重點產業為導向,編制“急需、保護、優化”學科專業三張引導清單,建立差異化生均撥款機制。強化招生就業一體聯動,把就業質量作為重要評價依據,近3年學科專業總體調整率達25.8%,61.5%的新增本科專業、71.8%的新增碩博點與省重點產業密切相關。
堅持協同育人,強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出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高教十條”,建立一批人工智能學院、科教融合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推進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緊密結合。堅持創新引領的創業教育,構建“理論課程+競賽實踐+項目孵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全省17所博士點高校師生創辦科技企業超1500家、上市公司238家,“杭州六小龍”中有5家由浙江高校畢業生共同創辦,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激發。
優化培養供給體系,激發高質量充分就業新動能
建立人才供需適配機制是一項系統性的復雜工程,要以《意見》為指引,打好優布局、調結構、提質效等“組合拳”,為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堅實保障。
優布局,構建分層分類的高等教育生態系統。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綜合考慮省域人口、經濟、區位等因素,持續優化高等教育空間格局,引導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高校在不同賽道上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調結構,打造敏捷響應需求的學科專業治理機制。加快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大數據平臺,建立重點產業人才需求預測模型,加強學科專業診斷預警。以“撤、停、合、優、設”為主要手段,打破學科專業傳統慣性,構建快速響應動態調整機制。
提質效,增強畢業生能力素養和就業競爭力。支持引導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建立產科教緊密協同機制,完善“企業出題、政府助題、高校答題、車間驗題、市場評題”培養模式,開設貼近社會與產業需求的微專業、微課程,著力增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工智能素養。
面向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要堅持以促進供需適配為導向,推動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更加契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提升“人崗相適”的效率適配、“用人所長”的結構適配、“人盡其才”的價值適配,為強國建設培養輸送更多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