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國際交流合作,踐行《天津共識》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4月30日 09:43教育裝備網
在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新興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作為與產業深度關聯的教育類型,正處于關鍵轉折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在此背景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天津共識——32國部長宣言》(以下簡稱《天津共識》)的發布具有深遠意義。《天津共識》不僅為全球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指明了清晰路徑,更深刻闡釋了國際交流合作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關鍵價值。
賦能人類命運共同體
《天津共識》指出,“技能是連接全人類的共通語言”。中國主動聚合國內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與多個地區和組織搭建起區域性合作機制,舉辦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以技能的學習與交流為紐帶,積極推動語言文化交流,分享先進經驗,促進民心相通。各方攜手并肩,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技術革新等全球性挑戰,合作培養當前產業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中外學子在技能大賽的舞臺上同臺競技,相互學習、彼此促進,共同提升技能水平。
中國職業教育主動向世界分享自身經驗,為合作國培養了大量技能人才。目前,全國近300所職業學校與70多個國家(地區)合作設立了約400個辦學機構和項目。在亞歐非地區合作建成的30余個魯班工坊,累計培養學歷教育學生近萬人,開展職業培訓超3.1萬人次。
此外,中國職業教育還積極響應“關注弱勢群體需求”的號召。例如,借助“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眾多贊比亞農村青年在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后,憑借所學技能在當地中資企業獲得穩定就業,實現家庭減貧;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結合當地產業需求培養技能人才,成為推動地區減貧的強大助力。
助力教育強國征程
《天津共識》指出,“堅持互學互鑒、共建共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構建高技能人才培養經驗和成果的分享機制”。在中國邁向教育強國的征程中,職業教育統籌謀劃“引進來”和“走出去”,為提升教育質量、貢獻中國方案注入強勁動力。
一方面,“引進來”賦能內涵深化。中國職業教育積極踐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廣泛學習借鑒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職業教育先進國家的辦學經驗,通過引進融合國外先進經驗,提升了課程建設模式、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的關鍵辦學能力,為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經驗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走出去”貢獻中國方案。中國工業門類完備,在高鐵等眾多領域具備領先技術優勢,與之匹配的職業技能極具推廣價值。“魯班工坊”等一系列職教品牌在全球落地生根,將中國的優質標準與資源輸送至世界多個地區,助力全球產業升級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助力合作國技能人才培養和高質量就業創業。在此基礎上,中國職業教育依托“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等平臺和合作機制,發布《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創辦國際職業教育研究刊物等,積極投身全球職業教育治理,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助推職教高質量發展
《天津倡議》呼吁,“各國面向未來,攜手合作,共同制定適應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各國普遍認同的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質量標準”。這為職業教育邁向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中國的職業學校依托境外辦學等切實運轉的技能合作項目,與合作國教育機構、行業企業深化合作,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標準的共建共享路徑,以此推動優質標準與資源的跨國流動,為培養適應全球產業需求的技能人才筑牢堅實支撐。例如,由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與企業合作設立的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10個高職專業中,有9個專業以中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為根基,依據中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結合贊比亞的教學實際進行研發制定,填補了贊比亞相關專業國家教學標準的空白。
《天津倡議》明確提出,“在2026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由我們共同發起相關協議,促進世界各國職業教育質量標準實質等效”。這份“相關協議”肩負著重大使命,核心目標在于實現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構建契合未來職業技能需求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框架,進而構建一套既能獲得國際認可,又具備靈活適用性,且能不斷更新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為推動全球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相關協議”的問世,不僅是對現有國際職業教育合作框架的補充與完善,更是中國職業教育邁向世界舞臺中央、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的關鍵之舉。
勇擔中國職教重任
未來,中國職業教育需以《天津共識》為指引,錨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教育強國等戰略目標,將國際交流合作深度融入發展全過程,進行系統謀劃、協同推進。
其一,積極踐行《天津共識》理念,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從職業教育助力大國外交的需求出發,統籌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充分運用與東盟、非洲及金磚國家等構建的區域性合作機制,積極拓展與中亞等地區的合作平臺,持續深化合作內涵。秉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的原則,規范有序地推進“魯班工坊”“中文工坊”等特色品牌項目,穩妥在境外共建職業學校,分享中國經驗,努力讓中國成為職業教育領域全球公共產品的關鍵供給者。
其二,扎實推動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成果落地。圍繞“會”“盟”“獎”“賽”“展”“刊”這六大國際公共產品,全力確保各項成果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達成可持續的高水平推進態勢,為全球職業教育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優勢互補貢獻力量。
其三,聚焦職業教育標準建設,以前瞻性視角精心布局2026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相關事宜。緊跟教育強國戰略步伐,在《天津共識》的指引下,秉持嚴謹態度,運用科學方法,開展“相關協議”標準的研究制定與論證優化工作,為全球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奉獻智慧與力量。
(作者系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