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植基地“承包”說開去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3月18日 09:37教育裝備網
校園的東北角有一塊預留地,學校把它開辟為蔬菜種植基地,平時由食堂員工打理,節假日由學生志愿者幫忙。后來,學校對種植基地的管理辦法進行了調整,由教職工認領“承包”,誰種植誰受益,每塊“責任田”的“承包人”掛鉤聯系一個班級,指導學生用周末和閑暇時間參與勞動。
“承包”“責任田”以后,教職工種植更用心了;成本大幅度降低,蔬菜長勢也比過去好;更重要的是,在“幫工”的過程中,師生的勞動技能得到培養,勞動教育得到更好落實。
一塊小小的預留地,處置方法不同,結果大不相同。現在全國上下都很重視勞動教育,相關政策文件對配備勞動教育專任教師、建設和開放勞動實踐場所、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保障勞動實踐時間,還有用好勞動素養評價結果,都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但實際效果不太理想。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勞動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依然沒有根本性改變,部分學生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當下,勞動教育最缺的不是場地,也不是師資,而是師生對勞動的情感和正確態度、對勞動的價值發自內心的認同。
勞動不是為了打卡、功利性地完成某個任務,而是為了豐盈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被動的、完成任務式的勞動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心態,還可能帶來弄虛作假。簡單地把勞動教育“外包”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教師和家長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果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文化課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不能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家長不能發自內心地支持,那么有再好的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再好的勞動教育專任教師,也抵不過長期形成的對勞動的成見和偏見。所以,勞動教育落實見效的根本在于形成全社會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氛圍。
為此,學校要承擔起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要主動參與體力勞動,做好示范、當好表率,將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技能教給學生,這種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讓他們真心喜歡勞動、學會勞動、養成勞動習慣,愿意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勞動的育人價值也就會更好地發揮出來。
(作者系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