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書記校長要努力鍛造五大素養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3月18日 09:33教育裝備網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書記校長的素養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書記校長要積極鍛造五大素養,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政治家的素質——
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意識
政治家的素質是高職書記校長必須具備的核心素質。
高職教育的辦學方向和目標必須高度契合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戰略部署,書記校長必須具備高度的政治自覺,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領悟力,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務,確保學校辦學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書記校長還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不僅要善于把握方向,還要善于發現問題、敢于直面矛盾、勇于解決問題,強力推進學校內部治理改革、產教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教育家的精神——
濃厚的職教情懷和產教融合能力
濃厚的職教情懷和產教融合能力是高職書記校長教育家精神的核心體現。
職教情懷來源于對職業教育本質特征的深刻理解、對職業教育價值使命的全面把握、對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熱切追求。作為職業教育的引領者,書記校長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辦學實踐經驗,還應始終將學生的全面成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將學生培養、教師成長與學校發展有機統一于辦學實踐中,致力于培養兼具社會責任感、工匠精神、人文情懷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辦學的靈魂和主線,書記校長要加強跨界學習和合作,跳出教育看職教、跳出教育辦職教,加強對產業發展趨勢與行業前沿動態的研究和把握,擴大行業界、產業界、企業界“朋友圈”,創新產教融合多元育人機制,探索適應市場和產業發展需求的辦學模式,推動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等平臺,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促進學校教育與區域經濟、地方產業的緊密銜接。
企業家的敏銳——
強烈的市場意識和創新驅動能力
職業教育是與區域經濟發展結合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直接面向市場、服務產業辦學。
高職書記校長需要具備企業家的市場意識,能夠敏銳洞察經濟發展趨勢、技術前沿動態和產業調整方向,準確預判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學校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書記校長需要帶頭引領教師訪企拓崗,常態化走近行業、走進企業,主動融入區域產業環境和就業市場,把學校辦在產業園、專業建在產業鏈、課堂放在生產線,實現學校資源配置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
創新驅動能力則體現為書記校長在發展過程中要勇于打破傳統辦學模式,敢于推動教育理念、制度機制和治理模式的革新。注重引入企業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秀文化,以科技賦能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同時,善于在創新實踐中培育師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建設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平臺,不斷增強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
外交家的眼光——
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把握新機能力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書記校長必須具備外交家的眼光與格局,不僅要具備開放的心態和國際化的視野,更要善于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發現和搶抓發展機遇。
書記校長要深刻把握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立足學校辦學優勢特色,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走出去”和“引進來”雙線發展。要及時關注國際職業教育前沿動態,善于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職教理念、辦學模式與標準規范,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主動服務大國外交戰略,融入全球職教治理體系,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要善于辨識出對學校發展有利的戰略機遇,積極開拓海外辦學渠道,推進“魯班工坊”“絲路學院”等品牌項目升級,有條件的學校還可試建海外工程技術學院,開展海外人員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適應全球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以及海外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能人才,形成職教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辦學特色。
藝術家的技藝——
高超的心理共情和情緒感染能力
面對高職院校師生群體的多元復雜性,高職書記校長需要掌握一些藝術家的技藝,這不僅是一種教育管理風格,更是一種教育領導智慧。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差異化、教師來源多樣化,管理和服務對象年齡構成、學習動機、心理訴求和社會經驗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要求書記校長具備藝術家般的共情能力,善于以換位思考的方式,精準把握和理解不同群體的心理需求和現實困擾,通過靈活多樣的管理策略和激勵手段,及時進行溝通疏導、價值引領和矛盾化解,促進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間的和諧,提高學校整體的管理效能。
書記校長還需具有藝術家般的感染力,能夠以自身的言行舉止、生動表達、真情流露和日常互動等,向師生傳遞學校辦學價值理念和愿景目標,讓師生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集體認同感,進而形成更為凝聚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共建共享、奮發向上的良好局面。
(作者祝鴻平系浙江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旭芳系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