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式”幫扶讓就業服務不斷線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9月03日 09:09教育裝備網
“清單式”幫扶是高校就業服務體系再完善的重要起點
高校畢業生就業近年來是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議題。最近,一些地方高校探索的“清單式”幫扶經驗,折射出就業服務體系的轉型方向,也為緩解畢業生就業焦慮提供了新思路。
“清單式”幫扶的直觀意義,在于讓就業服務延伸到離校之后,不斷線、不打折扣。由高校組織輔導員、企業顧問等組成專業團隊,為畢業生進行點對點指導,從簡歷投遞到面試、入職都有跟蹤與反饋。這種做法不再是以往“就業信息一發了之”“信息過載、指導不足”的狀態,而是建立起類似“任務清單”的服務機制,確保每一名有需求的畢業生都能被納入視野。這種轉變的背后,是對傳統就業指導模式的一種突破。“清單式”幫扶通過逐人建檔、逐項落實,把服務對象具體化,把幫扶過程精細化,將“就業指導”轉變為“就業陪伴”。
從更長遠的意義看,“清單式”幫扶不只是一種臨時性救助措施,更是高校就業服務體系再完善的重要起點。高校主動延伸服務,把離校未就業學生納入長期跟蹤的范圍,實際上是在重建教育責任的邊界。就業服務不應止于校園,更應覆蓋過渡期和融入職場的關鍵階段。這一轉變,也符合國家“離校不斷線”的政策要求。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清單式”幫扶能否真正走向制度化和普及化,仍面臨一些現實挑戰。首先是資源問題。個性化、點對點的服務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投入,這對師資有限、管理重負的高校來說并非易事。其次是效果問題。清單化的管理容易落入“完成任務”的窠臼,如果僅僅是把服務形式量化,而沒有在質量和實效上下功夫,反而可能增加形式主義。
要讓“清單式”幫扶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在三個方面進一步深化。其一,制度保障。政府應當為高校就業服務提供穩定的經費和政策支持,把“離校不斷線”納入高校辦學考核的常規維度,避免其成為一時的“應景之作”。其二,服務協同。高校不能單打獨斗,應更多對接地方人社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資源,形成跨部門的協同幫扶鏈條。清單不只是學校內部的清單,而應是覆蓋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的綜合清單。其三,數字賦能。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手段,精準分析畢業生的學業背景、興趣特質與就業趨勢,提高服務效率與匹配度,同時避免簡單化、標簽化。
值得關注的是,“清單式”幫扶所反映的,其實是高校育人理念的延伸。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走到畢業那一刻,更在于幫助他們順利走向社會,實現角色的平穩轉換。就業服務的持續陪伴成為教育的“隱性責任”。這種“清單式”幫扶不僅能緩解就業焦慮,也能增強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社會信任感。
“清單式”幫扶的意義遠不止于短期內解決若干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它真正觸及了就業服務的體制邏輯和教育理念的轉型,折射出高校與政府在“促就業、穩就業”中的責任共擔。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與實踐的深入,期待這種幫扶模式走向常態,取得更好的實踐成果。
。ㄗ髡呦低瑵髮W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