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職業技能培訓 高職院校大有可為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25日 09:43教育裝備網
■ 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擔負起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新使命,為產業升級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 要以真實項目、典型任務為載體開展實戰化訓練,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近日,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從2025年至2027年,聚焦高精尖產業、急需行業以及就業重點群體,開展補貼性培訓3000萬人次以上。這一行動計劃,不僅是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舉措,更是重塑國家人力資源發展模式的制度性意見。
《意見》精準鎖定先進制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生活服務等關鍵領域,正契合了當前全球產業競爭從資源稟賦轉向能力稟賦的深刻變革。產業的高階競爭,其核心在于技術創新、工藝沉淀與人才厚度。大規模、高質量的技能培訓,正是將前沿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是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為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技能燃料”。
當前,“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根源在于勞動力技能供給與產業升級需求之間的錯配。《意見》直指痛點,通過精準聚焦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以大規模補貼性培訓彌合技能鴻溝,提升勞動者的崗位適配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這不僅是兜牢民生底線的務實之舉,更是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促進社會公平與共同富裕的科學路徑。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石。此次行動規模宏大、目標清晰、覆蓋廣泛,是國家層面強化人力資源深度開發、構建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投資。通過系統性提升勞動者整體技能素質,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可靠、規模宏大的人才儲備,有利于確保國家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人才供給鏈安全穩定。
面對國家賦予的重大任務和時代召喚,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擔負起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新使命,為產業升級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成為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效的“主戰場”。
聚焦內涵建設,筑牢高質量培訓主陣地。要緊密圍繞《意見》明確的重點產業領域,深入行業企業調研,精準把握崗位能力需求新變化、新技術、新工藝。聯合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共同開發模塊化、項目化、階梯式的培訓課程包,確保培訓內容緊貼產業前沿,直擊技能短板。將“崗位需求”作為培訓的邏輯起點,是提升培訓實效性的前提。要大力推行《意見》倡導的“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項目化培訓模式,依托院校自身強大的實踐教學資源和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將培訓置于真實或高度仿真的生產情境中。要以真實項目、典型任務為載體開展實戰化訓練,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聚焦多元協同,構建優勢資源融合生態圈。高職院校要主動“走出去”,深入園區、行業、企業,成為企業可信賴的“技能提升伙伴”。針對企業不同需求提供“一企一策”甚至“一崗一策”的定制化培訓解決方案。通過“廠中校”“校中廠”“在線學習+線下實訓”等靈活模式,將優質師資、課程和設備資源直接輸送到生產一線,切實降低企業培訓成本,提升培訓的實效性。此外,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組織協調、標準引領、資源整合方面的樞紐作用,主動聯合優質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行業組織等,共建共享實訓平臺、師資庫、課程資源庫、案例庫。通過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構建覆蓋廣泛、運行高效的區域性職業技能培訓網絡,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服務覆蓋最優化。
聚焦人才評價改革,提升職業技能證書含金量。《意見》要求大力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這是破除技能人才成長“天花板”、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的重大改革。高職院校要深刻理解其內涵,積極爭取人社部門的支持,深度參與相關標準制定。依據“新八級工”要求,科學構建校內技能培訓與等級認定體系,為學生和參訓學員提供權威、規范、便捷的技能等級評價服務,搭建清晰的技能成長階梯。同時,積極參與國家技能等級評價標準化、體系化建設,嚴格考評流程,強化過程管理,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真正成為勞動者技能水平的“硬標識”和就業市場的“通行證”。
(作者系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