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教育未來五年謀篇——規劃之要:錨定核心 統籌遠近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01日 09:28教育裝備網
“十五五”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階段。重慶將立足直轄市定位、服務國家戰略、彰顯山城特色、回應民生關切,科學編制教育“十五五”規劃,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彰顯擔當與作為。
錨定目標,抓好規劃銜接
重慶教育“十五五”規劃編制錨定目標抓好銜接,通過夯實基礎、對標戰略、彰顯特色,構建系統性發展藍圖。
評估“十四五”筑牢根基。開展“十四五”教育規劃終結性評估與績效審計,全面梳理政策執行成效、未完成目標及原因,分析經濟社會轉型、人口結構變化、教育基礎數據等核心要素,形成翔實評估報告和問題清單,為“十五五”規劃提供實證支撐與決策依據。同時建立優秀經驗與遺留問題轉化機制,將成功實踐制度化推廣,把遺留難題納入“十五五”重點攻關任務,實現承前啟后。
對標國家戰略確保同步。嚴格對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等文件,重點銜接2027年關鍵節點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深度融入重慶本地教育強市建設相關規劃、八項行動方案及全國、全市教育大會精神,確保“十五五”規劃的目標任務、重大工程、政策舉措與上位規劃和戰略部署無縫銜接、一貫到底,實現同頻共振。
彰顯山城特色破解難題。實施“山區庫區強校工程”,推廣“名校+弱校”“城區校+鄉村校”集團化辦學,探索“走教聯盟”“在線專遞課堂”破解偏遠學校師資和課程難題,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依托先進制造業中心定位,深化“產教融合、城校共生”,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特色產業學院,推動“巴渝工匠”海外就業計劃。健全中職—高職—職業本科貫通體系,支持高校優化學科專業、建設高水平大學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助力創新生態圈提質增效。
聚焦核心,破解發展難題
重慶教育“十五五”規劃編制聚焦核心難題,精準施策尋求突破,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
破解立德樹人落地難題。充分運用紅巖精神等本地資源,構建“大思政課”重慶實踐體系。建立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全過程監測與評價反饋機制,剛性落實體美勞教育課時與質量要求,保障學生每日體育活動時間,延長課間休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破除“五唯”頑疾,讓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破解人口變化下資源優化配置難題。搭建“教育—人口—資源”聯動大數據平臺,精準預測學齡人口變動趨勢。針對生源波動,在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前瞻性規劃建設學校,探索“小班化教學”“校舍功能轉型”“教師柔性流動”等模式,避免資源浪費。同時,大力發展社區老年教育、農村老年教學點,擴大“銀齡課堂”覆蓋面,深化“家校社共育”機制,為家庭教育提供專業指導。
破解回應群眾“美好教育”期盼難題。強力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持續增加優質學位供給,重點向人口導入區、薄弱區域傾斜。深化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和家長焦慮,為教師減負,建立教師減負清單與準入制度,清理規范各類“進校園”活動等,關注教師身心健康,完善“尊師、惠師、強師、嚴師”并重的激勵體系。
破解條件保障與治理效能提升難題。確保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優化投入結構,向薄弱環節和關鍵改革領域傾斜,探索多元投入機制。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提升教育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教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把握節奏,推進規劃編制實施
重慶教育“十五五”規劃編制正按科學程序推進,通過準備、規劃、論證、保障四個環節,周密部署教育強市建設路徑。
前期調研夯實基礎。組建跨部門、跨領域的高規格專班,吸納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骨干及各類學校代表、知名專家,聚焦教育痛點堵點開展深度調研。在26項專題報告基礎上,針對薄弱環節重點推進“山區庫區教育振興路徑”“職教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少子化與老齡化下教育資源優化”“成渝教育協同突破”等專項調研,精準把脈發展難題。
思路框架明確方向。在評估與調研基礎上,科學研判重慶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核心訴求與戰略重點,凝練規劃基本思路,形成指導性文件,為市級總體規劃建議提供高質量教育章節。專班聯合業務處室編制詳細提綱,突出戰略導向(強國強市)、問題導向(破解瓶頸)、需求導向(師生與民生)、特色導向(五大定位)、項目導向(四重清單),確保規劃靶向清晰。
文本起草凝聚智慧。規劃草案緊扣教育強市總目標,設定各階段可量化目標,圍繞關鍵領域明確“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何時做成”,并謀劃“四重清單”支撐。通過“金點子”征集、“云聽證”直播等收集師生家長聲音,經座談會、網絡問政等廣征意見,再充分聽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等對規劃的咨政建議,強化規劃的戰略性與可行性。完善后履行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程序,報市委、市政府審議。
落地保障強化執行。構建“1+N+X”體系:“1”個核心保障涵蓋思想、組織、隊伍等;“N”項重點工程將目標轉化為具體項目;“X”維機制建立“年度監測+中期評估+終期考核”閉環,引入第三方評估,監測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負擔等指標,動態調整資源配置,確保規劃落地見效。
(作者鄧建中系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長、《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五五”規劃》起草組組長;蔡其勇系該院院長、教授;本報記者楊國良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