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將“宏志助航”計劃規模擴容至八千人 鋪就從課堂到職場的“快車道”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8月01日 09:24教育裝備網
“培訓讓我掌握了簡歷優化技巧,找到了面試自信。”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25屆畢業生小李(化名)在完成“宏志助航”計劃培訓后感慨道。這位來自低保家庭的學生,近日已收到兩家企業錄用通知。
小李的經歷是重慶“宏志助航”計劃取得成效的縮影。2025年,重慶市教委聯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統籌363萬元專項經費,將“宏志助航”計劃規模從3600人擴容至8000人。按照“每個基地對接7所高校”原則科學分配資源,精準覆蓋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及殘疾學生四類重點群體,為困難群體畢業生鋪就了從課堂到職場的“快車道”。
“我們建立了基地輻射網絡,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重慶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11個培訓基地劃分責任片區,形成網格化培訓體系。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2025屆畢業生7000余人,學生滿意度98%以上,畢業去向落實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走進重慶師范大學的培訓教室,市級就業創業專家劉艷坤正在講授“群體面試與領導力提升”課程。學生們分組模擬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師現場點評指導,課堂氣氛活躍。
重慶市構建了統一師資、統一教學、統一標準的“三統一”模式。從200余名市級就業創業專家庫成員中精選師資,確保教學水準。課程體系采用“基本主題+特色主題”雙軌設計,涵蓋十大核心能力模塊,從“求職分析與優勢識別”到“求職心態調節與行動促進”,形成五天40課時的閉環訓練。
為保障教學質量,重慶市建立了動態反饋優化機制:培訓前調研學生需求,培訓中實時收集反饋,培訓后跟蹤調整教學策略。“我們探索形成了‘企業導師駐校賦能+學子外出實踐浸潤’雙軌路徑,確保每堂課都直擊學生求職痛點。”重慶大學基地負責人張紅春表示。
資源整合是另一亮點。重慶市指導各基地開放實驗室、共享實習基地,打造“培訓+實踐+就業”全鏈條服務。在重慶理工大學培訓現場,參訓學員除參加課堂學習外,還走進賽力斯、長安集團等頭部企業實地走訪,將培訓課堂延伸到生產一線。
“您的簡歷與目標崗位匹配度達85%,建議強化項目經驗描述……”在重慶郵電大學的“AI簡歷診斷系統”前,學生驚嘆于人工智能的精準分析。這項創新正是“宏志助航”計劃中的“AI+就業”智慧服務體系。
2025年,重慶市各基地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重塑就業指導流程。運用“AI簡歷診斷系統”和“AI模擬面試平臺”,可以為學生生成個性化面試評估報告。
長效幫扶機制持續發力。各高校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不斷線服務,建立“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幫扶臺賬。西南大學基地負責人田振敏說:“我們將持續開展就業幫扶行動,為參訓畢業生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指導服務。”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